供应链债务纠纷(如上游供应商催款、下游客户拖欠货款)是企业常见的债务问题,若处理不当,不仅会影响资金流,还可能破坏长期合作关系。掌握以下 3 个方法,可帮助企业妥善化解供应链债务矛盾,实现 “债务化解 + 合作维护” 双赢。
首先,主动沟通,制定 “灵活还款计划”。面对供应商催款,企业若暂时无力全额支付,切勿逃避,应主动沟通并提供 “可行的还款方案”。例如某制造企业欠供应商 150 万元货款,可提出 “分 3 期支付,第 1 期支付 50 万元(1 个月内),第 2 期支付 50 万元(3 个月内,用 XX 客户的应收账款支付),第 3 期支付 50 万元(6 个月内)”,同时承诺 “若提前收到应收账款,可提前还款”。沟通时需提供 “财务证明”(如近期营收流水、应收账款明细),证明 “并非恶意拖欠,而是短期资金紧张”,增强供应商信任。有个企业用这种方法,不仅与供应商达成还款协议,还争取到 “还款期间继续供货” 的支持,保障生产不受影响。
其次,用 “以货抵债 + 合作优惠” 化解下游欠款。若下游客户拖欠货款,企业可协商 “以货抵债”,同时给予合作优惠,激励客户尽快清偿。例如某服装企业的客户拖欠 80 万元货款,可协商 “用价值 80 万元的服装抵偿欠款,若客户在 3 个月内销售完该批服装,后续进货可享受 9 折优惠”。这种方式既收回部分债权,又能拉动后续销售,维护客户关系。需注意:抵债货物需符合客户需求(如客户主营线下零售,抵债货物应为畅销款式),且价值需经双方协商确认,避免因 “货物滞销” 引发新矛盾。
最后,借助 “供应链金融工具” 缓解债务压力。若企业同时面临 “上游催款” 与 “下游欠款”,可利用供应链金融工具盘活资金,如 “应收账款保理”—— 将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,提前获得资金用于支付上游货款,金融机构负责向客户催收欠款。例如某电子企业有 100 万元应收账款(客户为大型企业,信用良好),通过保理业务获得 80 万元资金(扣除 10% 保理费用),用于支付上游供应商的 80 万元货款,既缓解短期偿债压力,又避免影响与上下游的合作。选择保理业务时,需优先选择与核心企业(如下游大型客户)合作的金融机构,这类机构对供应链了解更深,审批更快、费用更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