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司债务风险并非突然爆发,而是会通过 “经营数据、财务指标、外部环境” 呈现预警信号。及时识别这些信号,能提前采取措施,避免风险扩大。
一:“‘现金流指标异常’,警惕资金链断裂”。关注两个核心现金流指标:一是 “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连续 3 个月为负”,说明企业主营业务无法产生正向现金流,需依赖借款维持运营;二是 “现金比率(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/ 流动负债)低于 0.2”,意味着企业短期可变现资金,不足以覆盖流动负债(如短期贷款、应付账款)。某制造企业连续 4 个月经营现金流为负,现金比率仅 0.15,未及时调整,3 个月后因无法偿还短期贷款,被迫停产。
二:“‘债务结构失衡’,增加偿债压力”。若企业 “短期债务占比超过 70%”(如短期贷款、应付票据占总债务的 70% 以上),且 “长期资产依赖短期资金支撑”(如用短期贷款购买厂房、设备),易出现 “短债长用” 的风险 —— 短期债务到期时,长期资产无法快速变现,导致偿债困难。某房地产企业短期债务占比 80%,用于购买土地(长期资产),后续因政策调控销售下滑,无法偿还到期短期贷款,陷入债务危机。
三:“‘外部合作方异常变动’,反映潜在风险”。若供应商突然要求 “预付款结算”(之前为赊销)、银行拒绝续贷或提高贷款利率、客户延迟付款时间变长,这些外部变动都可能是企业债务风险的预警信号。某贸易企业发现 3 家核心供应商要求预付款,2 家银行拒绝续贷,及时调整经营策略,减少库存、加快回款,避免了债务违约。